网站首页 > 生存狂 > 当前主题    站内搜索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         新用户申请  老用户登录  返回首页
作者信息   主题: 文学和电影中的末日情景--《纽约客》杂志33173

装甲熊猫


发表主题: 253
发表回复: 339
网站暂行积分: 6608


【人类幸存者】



  发表时间: 2013-11-4 0:07:35             

特别提示:本帖子在 2013-11-4 10:18:28 由用户 装甲熊猫 编辑过

                               文学和电影中的末日情景--《纽约客》杂志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很多年前,我知道了一部名叫《火线》的英国电视电影。那时我正浏览Metafilter网站,网上有人在讨论1985年观看这部电影的情形。当时这些人都还是孩童,这部电影给他们留下了精神创伤。我在YOUTUBE视频网站找到这部电影(共分为12个小段),于是立即停下手边的工作,开始观看这部电影。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火线》围绕着一小群生活在约克郡谢菲尔德市的普通民众展开,以纪实片的方式呈现,中间时不时的会出现一些幕间标题,字里行间充斥着虚构但是耸动的百万吨级和雷达字母。在影片的前半段,也许是因为伊朗发生政变,美苏开始慢慢朝着核对抗发展。影片中的人物生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们从电视或广播中不时能看到或听到当时地缘政治格T8jS^wML- N%GE局的新闻。不久,英国政府建议民众开始为核战争做好准备。于是,他们的准备工作开始的有点像是一场闹剧:用胶带把窗户封死,用床垫和沙发垫建避难所,储存大量的饮用水,等等。电影演到一半,核战争开始了。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几乎所有与核毁灭有关的电影我都看过,可以说《火线》这部电影是所有同类型电影中表现最淋漓尽致的。很多电影都没有直视核爆炸本身,往往在影片故事开始前已经发生了核爆炸。但是,《火线》却运用纪录片细节的方式展示了核爆炸。谢菲尔德市最早的警报声响起的时候,正好是正午时分,毫无疑问,所谓的"最早”也不过就是早那么几分钟而已。(每次我听到波蒂斯黒德演唱的《火线》这首歌最后的吉他和弦时就会想起影片中的警报声。我觉得他们的灵感肯定是来自这部电影。)乐观的人们径直躲在自家的车底下;家人们扶着年迈的祖父母走下地下室的台阶。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干什么?一大群人在商店里采购各种日常用品。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他们只能在那些装有致命的平面玻璃的商铺里毫无目的的四处逃窜。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当附近的皇家空军基地上空出现蘑菇云的时候,导演米克杰克逊把镜头对准一个惊恐万状的女人的脸,然后马上切换到她湿漉漉的裤腿上。但这还只是袭击的,lOH9f_M +3最初阶段而已。屏幕上出现字幕:“双方核攻击加强。”一分钟后,直接命中,出现一阵强光,整个谢菲尔德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字幕再次出现:“英国三分之二的居民住宅可能都被大火包围。” 人们在熊熊燃烧的废墟上翻滚、爬行。镜头还带过一只猫。看完这部电影后的数个月里,每当我走在生活的波士顿街道上,脑海中都会浮现电影中那一幕幕的情景。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影片接下来有一段是关于大灾难过后的:幸存者们聚集在烧毁的医院里,寻找水源,最后甚至开始尝试在核冬天里 (由于核爆炸导致全球气温下降)种植粮食。但无论如何,这不过是一种伪装:电影根本就没有真正相信会存在的所谓核灾难后的生活。寓意将人类文明联系在一起的绳索已然被猛地折断。影片结尾处,是核战争多年之后,有一个幸存者怀孕了。在一家脏乱不堪的医院里,经过一番痛苦的分娩,她终于生下了一个死婴。观众并没有看到死婴的脸,但这位母亲看到后非常震惊。可以推测,受辐射的影响,这个婴儿肯定是残缺变形了的。但就在她要发出尖叫的时分,影片却出现了演职员名单。我必须得说,这让人感觉很虚伪。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幕。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作为世界末日的狂热爱好者,我对《火线》做了认真的思考。还没看HLc{n7] =l^E之前,我就知道电影肯定会让人毛骨悚然,可为什么还要看呢?那是因为,只要是与世界末日沾边,我都会去看或是去读。这并不是因为我喜欢去思考死亡与毁灭。比如说,恐怖电影我就不会看。我喜欢思考的是世界末日故事揭示的深意。我不断的看、不断的读,因为我想要寻找一个完美的世界末日故事- 一个最具启发意义的末日故事。《火线》还算不上是完美的世界末日,但至少有一丝影子在那。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火线》这部电影,如果是作为一个关于核战争的公益广告,那它是极其成功的。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去看。如果纯粹是作为末日启示思考的提示,那在有些方面它也是完美的。在我看来,《火线》最大的长处就在于它的世界末日是终结性的。一般来说,存在两种世界末日:一种叫后末日,即末日过后生活照常继续;另一种叫终结末日,末日后一切都结束了。后者往往更胜一筹,拉斯冯提尔的最新的电影《忧郁症》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我个人十分喜欢。“apocalypse"一词来自希腊词根,意思是 “揭示”或“启迪”。但是在大多数的后末日故事中,唯一揭示的往往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肌肉强壮的男子带领妇女儿童逃到安全的地方。这些,换而言之,作为观众我们都很清楚。观众们真正想要*&2|Xxv(.W的是一切的终结,画上句点,只有这样揭示的才更有挑战性,让人有新鲜感:一切不复存在。《火线》就是逼迫观众去思考这一个问题。某天,世界爆炸,然后会怎么样呢?世界将变得一片空白,我们的思绪也将一片空白。而吸引你的就是这种不复存在。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当然,《火线》也有一些不足,使其无法成为一部完美的末日电影。它主要的不足就在于电影中所反映的现实:影片中所描述的末日毁灭是可以避免的。问题就在这里。你可能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想说,“我不要这样。”我觉得,最出色的末日故事,本身应该有一种双重性。表面上,它们不过是耸人听闻的、随意的幻想而已(不然还能是怎么样?)而实际上故事中都是准确的必然性。它们似乎在说,尽管这些场景都不是真的,但是最终会有和这极其相似的事情发生的。而《火线》想要向我们讲述的并不是这些,它的所有目的都是为了说服我们改变我们的方式而已。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我确信,终结与必然这两个条件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最完美的末日故事。至于对于像我这样的世俗但又信仰科学的人来说,它们折射了宇宙真正运作的方式。某一天,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 - 熵、某个流星、黄石下面的巨大火山- 地球上的生命结束,仅留下冷酷无情的空虚jCO!C\1p3jg,~)宇宙,没有了人类,宇宙仍将继续无意识的存在。消亡的不仅仅是人类,还有人类的价值观和价值。没有人会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来欣赏星云,没有人会审视人类生活并认为那是很美好的,也没有人会在意我们现如今在意的东西,甚至没有人会在意我们。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这种类型的末日毁灭都称不上是一起重大事件。它会-将会?-作为地球自然衰老的一部分发生。《火线》致力于探讨世界末日时人类的真实状况。就像是《圣经》,或就此而言,像是电影《僵尸的黎明》,它提供给我们一种道德视觉:末日即是审判日。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我们是罪有应得。但是末日来源于自然主义传统,从根本上说这是非常现代的观点。它们可以包罗万象、抽象深奥又深具科学系统。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在小说《时光机器》中让时光旅行者穿越到遥远的未来,见证了这样一起末日。时光旅行者把时光机器停靠在一个海滩上,当他走进未来时空时,看到海浪渐渐慢下来,最后停止不动。岸边出现了一道盐墙。天空变暗,太阳变大,变红,变模糊。威尔斯写道,时间 “一片寂静......无法用言语来描述这种安静。人群的嘈杂喧闹声、羊群的咩咩叫声、鸟群的叽叽喳喳声、昆虫的嗡嗡鸣叫声,这些组成人类生活背景的种种声响,再也听P-KD{2nZQ不到了。” 在那,有的仅是“可怕的暮光”。在这个阴影密布的沙滩上,一种长着触角的黑色物体在缓缓的四处扑腾。整个世界停了下来,寿终正寝,或许是发生在某一目前未知的、覆盖整个人类范围的大毁灭之后。威尔斯似乎要告诉我们,人类是无法阻止这种终结,生命就此消失。这是终结性的、也是必然的、在未来等待着我们,任何想要寻找它的人都能看到。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如果是从单纯的美学角度来看,这类幻觉令人胆颤心寒。而且它们不一定非得是令人绝望的。在某种程度上,它们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至少,它们让我置身于一种更宽广的存在主义思绪之中。如果我们在意的那些东西-仁慈、仁爱、美好、智慧、友谊、人性等等,仅仅只是存在很短的时间,而且仅仅是为了我们而存在,那么,我们就应当更严肃认真的去对待它们。如果我们的生活是位于缓缓升起的无意义的汪洋中的一座座有意义的岛屿,那么我们就应该尽可能的对自己、对他人有意义。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对我来说,一个完美的末日,必须承认这种地质学观点。但是,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也是一种诱惑,在某种层次上,甚至是一种谎言。太过的话,这种抽象的、自然主义的末日抽离,听上去就太虚假了。如果整个宇宙都没有灵魂,那我们这个有灵魂的Sx-&`S p"/C)地球不是就不应该再烦我们了?宇宙中最美好的难道不正是我们这些生物吗?把关注的重点转到在岩石、灰尘、土地和振动上,会不会是一种错误?如果地球对我们来说那么重要,那我们自身的死亡,不管这种死亡会带来怎样的痛苦,也是很重要的。或许它比其他任何东西都要重要得多。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无论如何,最终,用自然主义观来看待事物,你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让自己感觉舒适的。海德格尔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在意很多东西:在意你自身的目标和努力,也在意你自己以及你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人是无法逃脱这种在意的。(即便是你想逃脱,在某种程度上它以为着你是在意逃脱的。)研究人类意识的哲学家汤马斯梅岑格在其著作 “Being No One"中时这样来解释这个问题的:“宇宙也许是适合进化的好场所,但是对个体来说并不理想。”无论如何,两者在宇宙中并存。完美的末日必须让这两个事实保持平衡。它必须承认宇宙和生活在宇宙上的人类个体之间相互竞争的诉求。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很显然,要做到这点很难。而贝克特在《等待戈多》中却做到了。在其短篇小说《失落者》和《死亡幻想》中,他甚至预示了世界末日的到来。但是,我还是觉得末日文学中最出色的还是科马克麦卡锡,因 P`r=][ ~aO({为他的末日视觉既符合现实,又立足于历史。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麦卡锡作品中的深刻见解之一就是,在某种意义上,存在形式多样的世界末日。地球上很多文化都已消失。对于保留其中某种文化的个人来说,这种结局都是终结性的。(按照这个逻辑,那么今天所谓的“玛雅末日论”其实是很一种很奇怪的理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玛雅世界末日,最早是在九世纪,后来十六世纪或许又发生了一次。)麦卡锡的小说《血色子午线》描述的是十九世纪中叶生活在美国西部的一群专门猎杀印第安人、并剥下他们头皮的猎人。小说并非完全杜撰,而是有一定的历史根据的。在这部小说中,捕杀印第安人被看做是一种末日灾难。当然,整个世界并没有因此而消亡,而现在印第安人也存活了下来,就像那些玛雅后裔,他们的文化深受历史的影响。    即便如此,如果是你的族群在1845年,在墨西哥沙漠被追捕、杀害,那你也无法接受这种长远的历史观。你所处的文明,被疾病蹂躏、被外族掠夺,数百年时间里,正逐步慢慢的瓦解。(查尔斯曼在《1491》这部关于美洲大陆及当地土著人与哥伦布之间的关系的小说中,从世界末日的内部为我们提供了令人震惊的一幕:1784年,拉科塔族原住民过冬- 以某种绘画的形式来纪4y'tTT-K念这一年的光景 -描述的是一个因出水痘而满脸疤痕的男子,只身一人 在圆形帐篷里,准备开枪自杀。“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麦卡锡。”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血色子午线》提供了两种看待世界末日的方式:一方面,你也许会觉得战争和杀戮是自然现实的一部分 (自然主义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你会认为战争和杀戮是邪恶的。不管你怎么看,小说似乎要表达的是,战争和杀戮一直都在发生。此外,麦卡锡小说中的杀手们都很清楚他们所看到的一切。在这本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章节中,绰号”小孩“的杀手(他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但真名无从知晓)在夜幕下独自一人,绝望的游荡在山间。他看到山下的沙漠地面上有亮光,于是朝着亮光下山。这时,小说停下来开始思考自身,以及它所描述的那段历史。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沙漠上发出亮光的是一棵孤零零的树,正熊熊燃烧着。刚刚发生的暴风雨烧着了这纹章般的树木。这个孤独的朝圣者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它的面前。他跪倒在温热的沙地上,伸出冻得快失去知觉的双手。此时,以他为中心的那个圆圈周围出现了其他无足轻重的同伴,它们慢慢的融入到这紊乱的一天:瘦小的猫头鹰安静的蹲在那,时不时的换一下脚;狼蛛;巨鞭蝎;剧毒 蜘蛛;珠状蜥蜴张着黑乎乎的嘴|J1q2MkBzRl{q,咬一口足以使人毙命;生活在沙漠中的小小的鬣蜥,眼睛里仿佛要喷出血来;还有一条条细长的毒蛇,像是彬彬有礼的神明,安安静静,宛如身在巴比伦。身处这圈亮光四周的一双双燃烧的眼睛都处于一种危机四伏的停战状态,这团熊熊燃烧的火光隐去了它们各自小窝的光芒。”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这段文字暗示了一种道德等价,也许你无法接受。(当然小说赋予了你拒绝接受的自由。)但是,它同时也表达了世界末日的不可约性(我只能想到这样一种表达。)小说仿佛在告诉我们,世界结束了,地球上的生物有了自己新的组合,而我们是永远也看不到的。正因为此,每一个终结的世界,其实更接近其自身。这样,世界末日可以是“终结性的”,但又不必是全部毁灭。《血色子午线》中一个名叫“法官”的人物,常常作为死亡的代表而出现。他说:“宇宙并非狭隘之物;其中所蕴含的规则,在其将某处已有的事物换个地方重复出现的构想上,无论如何是不会受到限制的。即使是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我们对很多事物的存在也是一无所知的。你所看到的创造的规律其实是你自己事先放好的,好比是迷宫中的一根绳索,这样,你就不至于迷路。其实,万物的存在都尤其自身的规律,任何的思想是无法改变其发展轨迹的。\or D8Ud([P思想本身其实也是万物中的一份子。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这是一种自然主义观:世界,究其本质而言,对我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但这其实也是一种天文观和人类学观。宇宙包含了许许多多的世界,其中任何一个都有可能终结,而对于大部分的世界,我们人类都无从知晓。只要想到一个世界末日,那么你的思绪、就会自相矛盾的转向其他的世界末日。《血色子午线》里面的那些杀手们围坐在篝火旁时,脑子里至始至终都是这样想的。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点点火花随风飘落,草原寂静无声。夜朗星稀,寒意彻骨。老猎人把毯子盖在身上,说道,“我在想会不会有和我们一样的世界存在。还是说我们这个世界是唯一的。”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毫无疑问,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世界存在。这些世界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像我们一样,即将消失。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也许,麦卡锡必然会想要描写一次真正的完整的世界毁灭。在《路》这部小说中,他也确实这样做了。“《路》可以说是我发现的最接近于完美的末日小说了。它包含了所有的要素。故事的主线是一对父子,在一场巨大的摧毁地球的大灾难中幸存下来。小说具备了《火线》中的那种真实的生活感。但是小说的规模唤起了一种宇宙必然性。大灾难 - 在我看来,往往是行星撞上地球,但理论上MY5EWB@gNUA~F _其实可以是任何东西 - 揭示了 “地球的绝对真理”。地球没有留下任何的遗嘱,只是冰冷的、永不间断的旋转着;无法消除的黑暗;围绕着太阳这个轴心,盲目的奔跑着;支离破碎的黑色真空宇宙。” 但是宇宙的冷酷无情并不能抹杀正慢慢消逝的人类世界的重要性。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世间万物的名字伴随着事物本身灰飞烟灭。色彩、各种鸟类、食物、最后是那些我们一直认为真实的事物。他们远比人类想的要脆弱的多。又有多少东西是已经消失了呢?神圣的谚语被剥夺了所指,因此也就失去了真实性。像是想要保存热量的物体那样不断延伸着,直至最后终结。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路》这篇小说问道,成为最后一个充满希望的人,而不仅仅是最后一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最后一个善良的人?最后一个心存善念、或心怀上帝的人?小说中有很多精彩描写,其中有一幕,是父亲在一艘弃船上,找到了一个橡木盒子,里面装着一个制作精美的六分仪。 “这是这么长一段时间以来唯一让他怦然心动的东西。”但是,他还是把盒子放回原处。对知识的渴求以及知识构建都已荡然无存。即便是还没完全失去,他也不愿意把这么一个负担待在身上。在其他方面,《路》表达的是个人的冷酷。仅仅只有一两个人相信善良、相信上帝,v^HiYX99{0u&r.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它们之所以有意义,就在于我们都致力于关注它们。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第一次读《路》这本小说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之前从未设想过的末日:那就是,末日结束,其中也包括末日想法本身。对我来说,这种想法是让人心痛的。小说最精彩的段落应该是最后一段: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以前,山间的溪流里有很多的溪红点鲑。这些鱼儿跳跃在琥珀色的溪水中,白色的鳍翅在水中泛起阵阵涟漪。把它们捧在手心,闻起来有股苔藓的味道;鱼儿看上去圆滚滚、强健有力,不停扭动着。鱼背上布满了迂回的图案,那是世界在其成长过程画下的地图。地图、迷宫。这些都回不去了,无法再更改。在它们生活的幽深峡谷中,一切都远比人类古老,它们曾浅声低唱,诉说着神秘的故事。”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在这,没有什么比这个表示过去的词”曾”更残忍了。世界的结束也就意味着对这个神秘故事的怀疑、猜测的结束。我常常认为我对世界末日的关注是一种折磨。而实际上,这是一种特权。如果世界真的毁灭了,那我会怀念这种特权的。



  荒野大剽客 末日前剽窃,末日后骠骑
作者信息   主题: 文学和电影中的末日情景--《纽约客》杂志33174

装甲熊猫


发表主题: 253
发表回复: 339
网站暂行积分: 6608


【人类幸存者】



  发表时间: 2013-11-4 0:13:49             

特别提示:本帖子在 2013-11-4 8:45:00 由用户 装甲熊猫 编辑过

刚搜索了下,这部《火线》叫《Threads 》,1984年英国电影,下面是英文简介。明天我找找视频资料。不知道有看过的兄弟没?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It is the mid-1980's, during the Cold War. Ruth Beckett & Jimmy Kemp, residents of the town of Sheffield, England, are planning for their upcoming marriage and birth of their first child. Sheffield is home to a major R.A.F. base and has a major industrial base of steel, energy & chemical production. But the Soviet Union marches troops into Iran, in a plan to convert it to a Soviet satellite state. The United States, Great Britain, and other members of NATO and the U.N. angrily condemn the Soviet aggression and military activity in England starts to mount, especially at the nearby R.A.F. base. The families of Ruth & Jimmy go about their daily business, paying little attention to what is going on in Iran. One spring day, without warning, the Soviet Union attacks England with ICBMs - two of which hit Sheffield, annihilating most of the city and its inhabitants. But what is even more horrifying is the aftermath that follows - a world without public order, clean food, water, electricity, or the ability to produce any of them. Ruth struggles for more than 10 years just to stay alive in this horrible, barren, radioactive homeland... 



  荒野大剽客 末日前剽窃,末日后骠骑
作者信息   主题: 文学和电影中的末日情景--《纽约客》杂志33175

装甲熊猫


发表主题: 253
发表回复: 339
网站暂行积分: 6608


【人类幸存者】



  发表时间: 2013-11-4 0:16:14             

特别提示:本帖子在 2013-11-4 0:16:38 由用户 装甲熊猫 编辑过

《火线》电影种子地址,用迅雷可下链接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http://thepiratebay.sx/torrent/6755877/



  荒野大剽客 末日前剽窃,末日后骠骑
新用户注册   返回首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