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血色浪漫 > 当前主题    站内搜索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         新用户申请  老用户登录  返回首页
作者信息   主题: 气象恢弘的凉州文化—凉州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4201

admin


发表主题: 891
发表回复: 1979
网站暂行积分: 4652


【人类幸存者】



  发表时间: 2008-9-26 9:12:31             


作者:土豆1983 提交日期:2008-9-1 11:44:00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一、 凉州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一) 地理环境对凉州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在河西走廊(南部为高峻的祁连山地,北部为低矮的走廊北山,两者之间夹着一条狭长、平坦的宽谷,因其形似“走廊”,且在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东部重镇的凉州不但拥有3万多平公里的面积,而且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它地处中纬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温差大,光热丰富日照时间长,虽距海遥远,但南部雄伟高峻、常年积雪的祁连山构成了一座巨大的冰川水库,滔滔奔流的冰雪融水注入杂木河,黄羊河、西营河,金塔河等河流,温度和水分条件的配合良好,为凉州农业、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适宜条件。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在新石器时代,凉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生长和人类的生活。据考古资料证明,生息于凉州最早的人类是马家窑文化居民。那是,先民们已进入定居的农耕生活,开始了最原始的农业生产。他们用石斧砍去荆棘丛生的灌木,用石刀翻开肥沃的黄土,种植粟和稷,还养猪和羊,谷物加工具有了磨盘、石杵等。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继马家窑文化之后,是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的齐家文化。在解放后的几次考古发发掘中z-~!:oNHg,凉州境内的齐家文化遗址有:凉州区金羊镇宋家园村的皇娘娘台遗址和 海藏村的海藏寺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大批的石器、玉器、陶器、骨器、铜器等。经研究考证,当时凉州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有发展和一定规模。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一切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表明,农业和畜牧业在凉州的发展有极悠久的历史和相当大的地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凉州南部和西部是林草茂密的祁连山地,同时和东北部的腾格里沙漠边缘形成水草丰美的畜牧区;而中部的走廊平原,地势平坦,渠道纵横,是大片的农业区。这些 有利的地理环境为凉州在历史上赢得了“凉州畜牧甲天下”和“凉州不凉米粮川”的美誉。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秦汉以前,凉州是西戎,乌孙,月氏和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活动地区,此时,这里压倒优势的是游牧文化。但自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元狩二年),汉武帝置河西四郡后,生活在凉州农耕区的汉人吸取游牧人从远方带来的异域文化,并以粗犷强劲的游牧文化充作农耕文化的复壮剂和补强剂。西汉时期,以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交汇并存的凉州文化正在迅速塑形,成为一种独特雄奇,气象恢宏的地域文化立于北部中国。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汉末董卓之乱,犹如一股强劲的旋风,使久已摇摇欲坠的汉帝国终于崩溃瓦解。与军阀割据\dn/ {)"Z、王室贵族自相残杀相推引,北方游牧人如洪水般从西北高原横冲直下,同汉人争夺 生存空间,一场长达400年的战乱由此展开。尤其是西晋怀帝永嘉中,匈奴,羯人起兵,黄河 中下游的广大百姓横遭战争屠杀、蹂躏。这段时期,被外国史学家称为“三世纪危机”。“秦川中,血没腕,惟有凉州倚柱观”,这句盛传京师的歌谣让远离战源的凉州成了中原百姓的瞩目地,凉州成了当时北部中国惟一安全的地区。在锋镝之余,大量中原汉族人口不断从黄河流域迁往凉州文化上的优势和数量上的多数(“中州避乱者,日月相继”、“散奔凉州者万余人”)使这些移民成为凉州农耕区的主体人口,他们所传带的文化自然也成了凉州的主体文化。十六国时期,氐、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在凉州引发的割据战争,本质上是胡汉文化的大规模冲突,这也使得魏晋南北朝时凉州文化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在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凉州文化得到了多向度的发展和深化。这一时期形成了史家赞不绝口的“五凉文化”(凉州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一强劲而清新的文化精神在中国文化史上大放异彩。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尽管凉州的自然条件在以往数千年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总的来说幅度有限,即使是气候的波动也只影响畜ZQmuORiudDse牧区和农耕区的界限,而这种影响又很快在三五年李自动调整,这就为凉州文化的延续 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待续)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网媒和报媒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告知作者!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二)地理环境对凉州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凉州土地辽阔,东西长120公里,南北宽90公里,而历史上的疆域范围更大,其中五凉时期的前凉据境120多万平方公里,跨今甘、青、新、宁、内蒙五省区。所以,在凉州内部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如高原、平原、雪山、沙漠、戈壁),表现出不同的地理特征。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这样一段阐述“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不是土壤的绝对肥力,而是它的差异性和它的自然产品的多样性,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并且通过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他们自己的需要、能力、劳动资料和劳动方式趋于多样化。”这对于我们认识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对凉州文化多样的作用是非常有益的。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的能力非常有限,一般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所以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狩猎、养殖、捕捞、采集等谋生活动,以后随着人类自身的发展,又产生了农业、牧业、手工业等多种行业,才形成各01-9_}%.5!^地不同的物质基础,与不同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社会、政治、行政制度。自西汉始,凉州的农耕区一直处在中原王权的管理之下(除十六国时期、唐末、西夏),而居住在祁连山区的游牧民族则长期游离于中原政府管辖之外,盛行军事奴隶制或部落联盟(如吐谷浑、党项族)。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多样的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在衣食住行方面,凉州各地历来就存在很大差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多样的风俗习惯。生活在凉州境内的游牧人住毡帐、食肉、饮乳及马乳酒,衣皮革,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生活。而农耕区的汉人则养成了重农、安土、重迁的观念和吸收中原先进文化的思想,“凉州女儿高满楼,梳头已学京都样”便是极好的佐证。在两汉时期形成的屯垦文化、商贸文化、佛教文化、器乐文化和魏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姓文化、五凉文化、舞蹈文化,以及在唐代形成的边塞文化、和籴文化等这些深受地理环境影响生成的文化样式,成了凉州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因子。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总之,强烈的地域特点使凉州文化的多样性非常明显。有细心的史学家做过这样的统计,在凉州文化系统中,至少有15种文化式样。缤纷的凉州文化式样在中国同等城市,甚至大城市也是是十分罕见的。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恳请各路方家批评指正……)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二、凉州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一)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并存和融合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凉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凉州以农耕和游牧经济两者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早在四千年前,凉州的先民们就从狩猎向农耕生产过渡。先民们用石镰、石锄等简单工具开始了较原始的农业生产。当时生产水平低下,耕种面积较小,大都集中在河道两岸和谷口等地的村庄附近,呈“点状”分布。农耕文明日益发展的时候,凉州祁连山地和周边地区,正繁衍生存着剽悍善战的游牧民族——西戎、乌孙、月氏、匈奴,他们世代“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史记•匈奴列传》)依靠畜牧、狩猎为生,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使他们常常侵入凉州农耕区。而当某一游牧部落出现具有政治远见和号召力的领袖,游牧人短暂的经济劫掠变演变为武力征服,建立起混一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割据政权,像乌孙、月氏、匈奴、羌族、鲜卑、氐族等少数民族都在凉州建立过政权。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到隋唐时,在凉州境内活动的吐蕃、吐谷浑、突厥等少数民族与汉人和睦相处,出现了“汉耕耘,蕃人畜牧”的和谐图景,各民族互为依靠,各的其所。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生活在凉州境Z-3e,7Yr'G(内的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并存,不只是为凉州文化的发展和延伸奠定了一个有异于其它地域文化的一个独特基础。而更重要的是,这两者通过迁徙、聚合、战争、互市等方式为中介,实行经济文化的互补和民族的融合,这些游牧民族虽然在整个社会发展水平上处于较低层次,但他们勇敢善战,粗犷强劲,善于吸收从远方带来的异域文化,成为凉州稳健儒雅的主文化的补强剂。汉唐时期形成于凉州的丝路文化、商贸文化、器乐文化 、舞蹈文化、边塞文化都是凉州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精妙结晶。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游牧人从中原和凉州汉人那里学习先进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技术,促进其自身社会形态的变化。十六国时期,在凉州建立后凉、南凉、北凉政权的氐族、鲜卑、卢水胡族,依汉制置百官,倡儒教,重用汉族知识分子,重视发展汉族文化。公元470年7月,北凉王沮渠蒙逊和西凉王李歆在一个叫蓼泉的地方交战。李歆兵败被杀,西凉国灭亡。沮渠蒙逊在西凉国都城酒泉见到长史宋繇,在其卧室里兴奋地说:“我并不是战胜了李歆而高兴,高兴的是得到了宋繇这位大学者。”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农耕与游牧作为凉州两种主要的经济类型,两个彼此不断交流的源泉,在历经数千年的相互}C@'g(C4aZH融合,互为补充后,汇成了气象恢宏的凉州文化。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二)农牧经济的持续性和凉州文化延续力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农牧经济的持续性造成了凉州文化的持续性。自三代以来,凉州境内的人民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天灾人祸的考验,始终未曾走入难以克服的困境,而循环式的复苏和进步则周而复始,使凉州农牧经济得以长期延续。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秦汉以来,生活在凉州的游牧民族和汉人的摩擦,曾在凉州历史的不同时期掀起悲惨壮烈的一幕。热而,凉州的农牧经济依然向前发展 ,而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凉州文化亦未曾中断,即使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到北宋淳化年间的200多年里,在凉州的统治力量是吐蕃六谷部和党项羌人建立的西夏政权,但浩博的凉州文化只是与中原文化出现了短暂的隔裂,自身毅然在困境中前进,文化的传承一如既往。《宋会要辑稿》方域二十西凉府记载:“西凉州也,自唐末陷河西之地,虽为吐蕃所隔,然其地亦自置牧守,或请命于中朝。……凉州郭外数十里,尚有汉民陷末者耕作,余皆吐蕃”《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也记载:“……其语言少变,而衣服犹不改。”可见,当时吐蕃作为凉州的最高统治势力,掌管着本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但实际上是尊重凉州人民的传统和风俗习惯。g.Ri:.vzK| Qhi
浪漫烛光 www.langmanzg.com

  西夏李元昊时期,这位小有“王霸”之志的游牧人,任用汉人为谋士,访宋制,置百官,创造西夏文字,设立蕃汉学校,大量翻译儒、佛经典,推进汉化



  不要再悲叹哀怨,切莫再有泪空弹。 用鲜花洗涤旧世,剑之锋血光闪闪。
新用户注册   返回首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   转到第